人工智能课例教学设计
学 校 | 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 | 授课教师 | 吴雅星 | 学 科 | 人工智能 | |||||
课题 | 嘀嗒嘀嗒发报机 | |||||||||
教 材 内 容 | | |||||||||
教学目标 | 1、了解发报机发报原理,学会基本摩尔斯电码编码规则 2、学会利用两次判断实现多条件执行的程序思路。 3、通过发报机的学习与制作,激发学生对传统及现代的各类设备的探索欲及爱国情怀。 | |||||||||
教学重难点 | 1、了解发报机发报原理,学会基本摩尔斯电码编码规则 2、学会利用两次判断实现多条件执行的程序思路。 | |||||||||
教学准备 | 初级零件模块(核心控制板、USB转TTL模块,传感器扩展板,USB连接线,传感器连接线,蜂鸣器,碰撞开关,电池横扩模块,单色LED矩阵。)、电脑、作品记录单、笔 | |||||||||
教学课时 | 2课时 | |||||||||
教学过程 | ||||||||||
教师活动 | 学生活动 | 设计意图 | ||||||||
一、引入探究 1.播放《发报机疑云》视频,视频中展示 机密任务:制作发报机 任务描述: ①学习发报机原理,利用莫斯密码,体验发报机译码过程。 ②利用零件搭建编程模拟发报过程。 引导:各译电小组,你们准备好了么!为完成机密任务,我们一起研究以下如何制作一个发报机,模拟发报过程。 师:发报机是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的?传递的信息有什么特点?
桌面信封内给各译电小组准备了一份秘密文件,可以打开看一下,观察摩斯密码有几种信号状态! 发报机应该说是最早的通信发明,其电码组成又称为摩尔斯电码,也叫摩斯密码,由五个长短不一的音响信号来组成0-9的拾个数字和26个英文字,它的代码包括五种:短促的点信号“・”,嘀,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“—”,嗒,表示嘀和嗒之间的停顿、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,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| 同学们简单回答自己了解到的发报机是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的?传递的信息有什么特点? 观察摩斯密码有几种信号状态! 小练习:两人之间尝试用嘀嗒的拍子模拟发电报译电过程。 | 学习发报机原理及背景; 探究莫尔斯电码的编码规则,利用莫尔斯电码,体验模拟发报机译码过程。 | ||||||||
二、原理探究 【小组活动一】语言描述编程思路:2人一小组(10分钟) ●同学们已经是合格的译电员了,要制作一个发报机,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呢?(板书) 发出声音----蜂鸣器(高频--长;低频--短) 控制嘀、嗒的电键----碰撞开关(长按;短按) 【小组活动二】流程图绘制:2人一小组(10分钟) 同学们能否将编程思路流程图表达出来吗?
【小组活动三】图形化编程:集体探讨(5分钟) 碰撞开关的按键三种状态分别不按、短按、长按 根据流程图,两层判断→如果-否则如果-否则,在控制模块中 碰撞开关,是传感器,在eMaker模块的传感器中 蜂鸣器是,是执行器,在eMaker模块的执行器中 | 【小组活动一】语言描述编程思路:2人一小组(10分钟) 用语言描述利用蜂鸣器、碰撞开关进行发报的编程思路 1.判断碰撞开关是否按下,是否短按 2.当碰撞开关短按→执行蜂鸣器发出低频声音 3.当碰撞开关长按→执行蜂鸣器发出高频声音 【小组活动二】流程图绘制:2人一小组(10分钟) 【小组活动三】图形化编程:集体探讨(5分钟) | 探究两次判断的语句嵌套关系,梳理编程思路 | ||||||||
三、项目制作 师出示项目制作要求 【小组活动三】制作发报机:6-7人一小组 1.小组合作任务:完成发报机模型及程序编写。 ①搭建发报机模型 ②编写程序模拟发报过程,发报内容要简短哦! ③破译机密文件内容? ④两大组之间尝试用发报机简单交流。
| 小组合作完成发报机模型及程序编写。 ①搭建发报机模型 ②利用碰撞开关按键和蜂鸣器模拟发报过程。
|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| ||||||||
四、分享评价 合作分工 ①组长分工:组长、程序员、组装员、搭建员、记录员、答疑员…… ②小组内总结交流,演示汇报。 | 小组合作向全班展示作品,说创作过程, 遇到了那些问题,怎么解决的? 小组之间的互评,质疑,提问;小组长给每位组员进行评分。
| 小组汇报作品,展示本节课所学和成果 | ||||||||
五、创新应用 我们为什么学习发报机? ①总结学习了摩斯密码的编码方式, ②通过两次如果否则完成多条件判断,控制蜂鸣器发出对应的声音,实现我们的作品。 ③发报机蕴含的国家情怀。 利用今天所学还想做什么? | 总结知识点,头脑风暴讲述创新想法 |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总结能力 | ||||||||
板书设计 | ||||||||||
|